专注收集记录技术开发学习笔记、技术难点、解决方案
网站信息搜索 >> 请输入关键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硬件开发

请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讲多层板设计的解决办法

发布时间:2010-06-13 21:43:06 文章来源:www.iduyao.cn 采编人员:星星草
请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讲多层板设计的
最近要布个8层板,请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参考
最好实际的例子多一点,详细一点,谢谢~~

------解决方案--------------------
如果有过布四层板的经验,布八层也是差不多的。 主要是合理的去定义各个层。
------解决方案--------------------
用什么软件?刚用allegro布完一个8层板,给几点规则你参考一下。

A. 创建网络表
1. 网络表是原理图与PCB的接口文件,PCB设计人员应根据所用的原理图和PCB设计工具的特性,选用正确的网络表格式,创建符合要求的网络表。
2. 创建网络表的过程中,应根据原理图设计工具的特性,积极协助原理图设计者排除错误。保证网络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 确定器件的封装(PCB FOOTPRINT). 
4. 创建PCB板
根据单板结构图或对应的标准板框, 创建PCB设计文件; 
注意正确选定单板坐标原点的位置,原点的设置原则: 
A. 单板左边和下边的延长线交汇点。
B. 单板左下角的第一个焊盘。
板框四周倒圆角,倒角半径3.5mm。特殊情况参考结构设计要求。
B. 布局
1. 根据结构图设置板框尺寸,按结构要素布置安装孔、接插件等需要定位的器件,并给这些器件赋予不可移动属性(锁定)。按工艺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尺寸标注。 
2. 根据结构图和生产加工时所须的夹持边设置印制板的禁止布线区、禁止布局区域。根据某些元件的特殊要求,设置禁止布线区。
3. 综合考虑PCB性能和加工的效率选择加工流程。
加工工艺的优选顺序为:元件面单面贴装——元件面贴、插混装(元件面插装焊接面贴装一次波峰成型)——双面贴装——元件面贴插混装、焊接面贴装。
4. 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
A. 遵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即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 
B. 布局中应参考原理框图,根据单板的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 
C. 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 
D. 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 
E. 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观的标准优化布局; 
F. 器件布局栅格的设置,一般IC器件布局时,栅格应为5--20 mil,小型表面安装器件,如表面贴装元件布局时,栅格设置应不少于5mil。
G. 如有特殊布局要求,应双方沟通后确定。
5. 同类型插装元器件在X或Y方向上应朝一个方向放置。同一种类型的有极性分立元件也要力争在X或Y方向上保持一致,便于生产和检验。
6. 发热元件要一般应均匀分布,以利于单板和整机的散热,除温度检测元件以外的温度敏感器件应远离发热量大的元器件。
7. 元器件的排列要便于调试和维修,亦即小元件周围不能放置大元件、需调试的元、器件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
8. 需用波峰焊工艺生产的单板,其紧固件安装孔和定位孔都应为非金属化孔。当安装孔需要接地时, 应采用分布接地小孔的方式与地平面连接。
9. BGA与相邻元件的距离>5mm。其它贴片元件相互间的距离>0.7mm;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有压接件的PCB,压接的接插件周围5mm内不能有插装元、器件,在焊接面其周围5mm内也不能有贴装元、器件。
11. IC去偶电容的布局要尽量靠近IC的电源管脚,并使之与电源和地之间形成的回路
最短。
12. 元件布局时,应适当考虑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器件尽量放在一起, 以便于将来的电
源分隔。
13. 用于阻抗匹配目的阻容器件的布局,要根据其属性合理布置。
串联匹配电阻的布局要靠近该信号的驱动端,距离一般不超过500mil。
匹配电阻、电容的布局一定要分清信号的源端与终端,对于多负载的终端匹配一定要在信号的最远端匹配。
14. 布局完成后打印出装配图供原理图设计者检查器件封装的正确性,并且确认单
板、背板和接插件的信号对应关系,经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布线。
C. 设置布线约束条件
1. 报告设计参数 
布局基本确定后,应用PCB设计工具的统计功能,报告网络数量,网络密度,平均管脚密度等基本参数,以便确定所需要的信号布线层数。
信号层数的确定可参考以下经验数据 

Pin密度 信号层数 板层数 
1.0以上 2 2 
0.6-1.0 2 4 
0.4-0.6 4 6 
0.3-0.4 6 8 
0.2-0.3 8 12 
<0.2 10 >14 
注:PIN密度的定义为: 板面积(平方英寸)/(板上管脚总数/14) 
布线层数的具体确定还要考虑单板的可靠性要求,信号的工作速度,制造成本和交货期等因素。 
1. 布线层设置
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电源与地层应尽量靠在一起,中间不安排布线。所有布线层都尽量靠近一平面层,优选地平面为走线隔离层。
为了减少层间信号的电磁干扰,相邻布线层的信号线走向应取垂直方向。 
可以根据需要设计1--2个阻抗控制层,如果需要更多的阻抗控制层需要与PCB产家协商。阻抗控制层要按要求标注清楚。将单板上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布线分布在阻抗控制层上。
2. 线宽和线间距的设置
线宽和线间距的设置要考虑的因素 
A. 单板的密度。板的密度越高,倾向于使用更细的线宽和更窄的间隙。
B. 信号的电流强度。当信号的平均电流较大时,应考虑布线宽度所能承载的的电流,线宽可参考以下数据: 
PCB设计时铜箔厚度,走线宽度和电流的关系
不同厚度,不同宽度的铜箔的载流量见下表: 
铜皮厚度35um 铜皮厚度50um 铜皮厚度70um 
铜皮Δt=10℃ 铜皮Δt=10℃ 铜皮Δt=10℃ 
宽度mm 电流 宽度mm 电流 宽度 mm 电流 
0.15 0.20 0.15 0.50 0.15 0.70
0.20 0.55 0.20 0.70 0.20 0.90
0.30 0.80 0.30 1.10 0.30 1.30
0.40 1.10 0.40 1.35 0.40 1.70
0.50 1.35 0.50 1.70 0.50 2.00
0.60 1.60 0.60 1.90 0.60 2.30
0.80 2.00 0.80 2.40 0.80 2.80
1.00 2.30 1.00 2.60 1.00 3.20
1.20 2.70 1.20 3.00 1.20 3.60
1.50 3.20 1.50 3.50 1.50 4.20
2.00 4.00 2.00 4.30 2.00 5.10
2.50 4.50 2.50 5.10 2.50 6.00 

注: 
i. 用铜皮作导线通过大电流时,铜箔宽度的载流量应参考表中的数值降额50%去选择考虑。 
ii. 在PCB设计加工中,常用OZ(盎司)作为铜皮厚度的单位,1 OZ铜厚的定义为1 平方英尺面积内铜箔的重量为一盎,对应的物理厚度为35um;2OZ铜厚为70um。
C. 电路工作电压:线间距的设置应考虑其介电强度。
D. 可靠性要求。可靠性要求高时,倾向于使用较宽的布线和较大的间距。
E. PCB加工技术限制
国内 国际先进水平(仅供参考)
推荐使用最小线宽/间距 6mil/6mil 4mil/4mil 
极限最小线宽/间距 3mil/3mil 2mil/2mil 
1. 孔的设置
过线孔 
制成板的最小孔径定义取决于板厚度,板厚孔径比应小于 5--8。
孔径优选系列如下(仅供参考): 
孔径: 24mil 20mil 16mil 12mil 8mil 
焊盘直径: 40mil 35mil 28mil 25mil 20mil 
友情提示:
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果您发现错误或造成侵权,请及时通知本站更正或删除,具体联系方式见页面底部联系我们,谢谢。

其他相似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