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收集记录技术开发学习笔记、技术难点、解决方案
网站信息搜索 >> 请输入关键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发管理

探索流程的奥秘之三, 怎么梳理业务流程

发布时间:2011-06-18 12:19:02 文章来源:www.iduyao.cn 采编人员:星星草
探索流程的奥秘之三, 如何梳理业务流程

        软件开发的难点之一是如何了解客户的需求,现实工作中,开发者们就像瞎子摸象一样从用户的根枝末节来勾画需求,而这一方面耗时巨大,另一方面很难获得完整的需求,于是就有频繁的变更,搞得甲乙双方都痛苦不堪。

        于是有了面向对象的“敏捷”开发方法,其特点是利用用例图、类图(对象建模图)、序列图、活动图等各种图示来力图系统性地展示客户需求。这种方法明显比传统的需求析方法进步了很多,对于开发者来说可以更方便的找出需求后面的内在数据联系,但很可惜的是这种方法体系对于客户来说就像“天书符号”,对于初级的项目成员,掌握这种技术也非常困难,很多团队往往因为“道行不够”而陷入困境。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用户和开发者都能很快协调一致呢,答案是需要二者有相同的“语言”来沟通,即应该找到一种二者都能很好理解的需求梳理方法,通过业务流程的描述来进行梳理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这是二者能够找到共同的思考点。

        但是如何梳理这个业务流程呢? 用户眼中并没有一个流程图的清晰框架,他只知道谁干了什么事,会有什么结果,那么开发者就需要帮助用户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我们用如下图示先来看看业务流程的数据内在联系。

 

        这个示意图展示了需求与业务流程的联系,业务在进行中会与各种提交物打交道,而流程的流转是通过操作或者叫任务进行的,这里就可以看到一个业务流程的业务流转过程的大致关系,即提交物、执行人和操作。现实开发中,不论传统的流程图也好还是UML图也好,主要关注的是操作,以及操作间的关系,并都是以操作来确立开发内容,而用户关注的主要是需求与提交物(即操作的结果),因此很难找到交集。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呢。假设我们从业务发现了一个需求,从需求确立符合需求的操作,并根据操作来确立提交物及执行者,同时基于操作,我们会发现新的操作条件、内容等需求,进而不断深入完整的构建出整个业务流程体系,不就可以在用户和开发者之间找到一个共同语言了吗。 同样,在提交物、执行着方面都会有需求提出,也会不断丰富整个业务流程体系。

        业务流程体系的建立不仅对软件开发有帮助,对业务流程的管理也很有帮助,他会帮我们找到业务流程的漏洞,进而找到业务弥补漏洞的可行方法。另外,我们在办理业务时往往被要求提交很多完全没有用处的表格,这可能是原来曾经有相应的操作与需求,后来取消了,但提交物还保留,给我们的客户体验带来很大麻烦,有了这个体系,就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那些不再有意义的提交物了。

        现实工作中,往往需求很笼统,于是在细化过程中,需求往往被细化为若干子需求,当某个需求完整的被其下所有子需求所描述时,该需求就变成了一个分组的标识而已,这时,在需求细化子需求的过程中,需求的操作也可能被细化,乃至迁移到子需求中。这样就有助于我们精细的梳理业务流程及需求体系了。

 

再发散一下,对比看上图与UML的关系吧:

  • 用例图自然描述的是操作执行者的操作及操作关系,是以执行者的视角看问题的结果。
  • 状态图顾名思义就是以提交物状态视角看问题了;
  • 活动图或者传统的流程图试图把操作定义个先后顺序(这里面有味道呦,大家可以仔细品味一下,以后再说说这个顺序的缺陷问题),
  • 对于用途最大,也是最有意义的类图(对象建模图),他貌似与提交物有关系,但又似是而非,实际则展示的是另一种关系- 业务间关联,如果我们可以把业务划分为若干子业务,就会发现子业务之间的联系就是这种对象关联,比如考勤业务、休假业务与职员业务之间也是存在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联的。
  • UML并没有对提交物有什么作为,所以用户很难理解对象的概念,它里面有些数据与提交物有关,但分散在各处的提交物又可能都指向同一字段。所以他在架构设计体系中是存在短板的。

   相关文章请看:

  探索流程的奥秘之二: 流程的步骤是什么东东 .

  探索流程的奥秘之一 - 从Petrinet的令牌生成机制缺陷看新的流程令牌生成方式

 

友情提示:
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果您发现错误或造成侵权,请及时通知本站更正或删除,具体联系方式见页面底部联系我们,谢谢。

其他相似内容:

热门推荐: